近段時間以來,共同富裕成為全社會的一個熱點議題。陜西三八婦樂科技集團董事長袁曉峰表示,企業家必須要有推動全社會共同富裕的境界和胸懷,這也是企業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;而僅就履責而言,應該是不分企業大小,也與公或非公無關。
?

01
構建履責生態系統
讓社會責任感成企業核心競爭力
什么是共同富裕?
我們關注了關于中央財經委員第十次會議的很多報道,這次會議對于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:共同富裕就是全體人民的富裕,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,不是少數人的富裕,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;對于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,這次會議也在宏觀層面上給予了解讀,并明確指出: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、艱巨性、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,鼓勵各地各方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。
那么,對于企業而言,應該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扮演什么樣的角色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?
?

習近平總書記曾說:企業既有經濟責任、法律責任,也有社會責任、道德責任。很顯然,企業在促進共同富裕上善作善為、自覺擔當,就是踐行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的體現。
當然,企業積極參與第三次分配,助力共同富裕的實現,不僅僅是公益捐贈如此簡單。正所謂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”,企業應該進行積極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戰略升級,并就推進共同富裕列出專項計劃,以順應企業履責方式迭代的態勢,從而構建公益和社會問題解決的生態系統,讓社會責任感變成企業核心競爭力。
02
形成命運共同體意識
企業發展成果與全社會共享
共同富裕,說到底就是得在社會各群體之間,形成一種休戚與共的共同體意識。對企業而言,企業就是個“小社會”,讓員工首先共享企業發展成果,就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。
?

作為一家民營企業,三八婦樂一直在努力打造企業與員工、經銷商以及合作伙伴的命運共同體:實施共贏營銷模式,分利于廣大經銷商和合作伙伴;設立企業幫扶基金,對有需求的員工和經銷商進行生活各方面的扶持和救助;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,提升一線員工的職業技能;制定提升收入持股計劃,讓員工、經銷商及合作伙伴享企業上市的紅利……可為盡為,讓員工、經銷商和合作伙伴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見、摸得著,讓他們生活有保障、家庭是小康,并收獲尊嚴、成就夢想。
與此同時,三八婦樂也依托自身優勢,充分挖掘、發現市場活動中的公益價值,用市場的邏輯,更有效率地解決社會問題,讓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,也分出更多精力投向社會普惠事業,為中低收入群體賦能,為共同富裕創造條件:除救災、扶貧等方面的慈善捐贈之外,在工廠設立貧困車間,吸納貧困地區群眾入廠,并借助企業科研優勢,對貧困地區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,助推貧困地區發展經濟,促進貧困人群提升收入;設立女性創業基金,幫扶低收入女性完成創業夢想,實現自身價值;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健康行業相關職業技能培訓,讓更多女性擁有日升收入的一技之長,帶動更多女性走向富裕……善為有為,鼓勵勤勞創新致富,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。同時,深入產業融合、工學結合的模式,樹立企業心懷社會、同舟共濟的典范。
?

向善而為,善為有為;盡力而為,可為盡為。說到底,企業只有以更高站位、更寬視野、更大格局把自己融入推動共同富裕這一時代浪潮中,才能更好地彰顯企業社會責任感,也才能與高質量、可持續發展的節奏共鳴。